心理学入门手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必备资料)团体及家庭疗法 | 太极博弈原理官方站|紫欽天|融通百科为我所用|生活全智慧|生活智慧之书

正在阅读:

心理学入门手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必备资料)团体及家庭疗法

1,037

团体咨治疗法

是把具有相同或类似性质心理异常的求助者结合在一起(也可把不同性质心理异常的病人结合在一起),利用团体成员间的相互诱导、相互影响和相互帮助,促进各成员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有所领悟和自我认识,从而解决心理自身的冲突、能有效地控制消极情绪、矫正不良行为和消除精神症状的治疗方式。主要适应症:某些神经症、人格障碍、心身障碍与心身疾病、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障碍等。

团体治疗的主要类型:支持性团体心理治、团体精神分析治疗 交互作用团体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疗法

是将在含有丰富感觉信息的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刺激,经大脑加工整合统一,以达到功能上协同活动而组成完整的系统,从而形成协调反应并使各种外部和内部感觉协调发展的治疗方式。其理论基础是游戏理论,尤其是伯莱因(Berlyne,D.E.)的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游戏唤醒说。

主要适应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孤独症(自闭症)和精神发育迟缓。

1、家庭疗法

2、游戏疗法

(是一群人的娱乐)。

3、心理剧疗法

4、社会影响疗法

5、演讲并答释疗法

7.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包括“婚姻疗法”(也叫“夫妻疗法”——“夫妻辅导法”)。

一、家庭治疗的重要概念

1 家庭系统

经验派家庭治疗提出,将家庭成员的问题放回到家庭系统中去考虑。某个人表现出的行为可能是人际关系的产物。同一个人可能在一种人际关系中处于服从地位,而在另一种人际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2 家庭发展阶段

结构派家庭治疗提出。家庭的发展经历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发展任务,面临不同的主要问题和危机:

[1] 第一阶段,家庭形成。

主要任务有:家庭界限的确立;角色的转化;夫妻的相互适应。

[2] 第二阶段,第一个孩子出生。

问题有:初为人父、人母的技能;有了孩子以后,夫妻的关系问题。

[3] 第三阶段,孩子进入青少年期。

发展任务是,父母必须协调自己与上学孩子的关系

[4] 第四阶段,孩子长大成人,离家独立生活。

发展任务:再适应的问题,即如何适应只有两个老人单独生活的问题;与长大成人的孩子发展成人与成人间的关系;照看第三代即孙子孙女的问题;应付老年疾病与死亡的问题。

3 家庭结构

结构派家庭治疗提出。4个亚系统:

[1] 夫妻亚系统,

主要任务是互补与相互适应,主要功能是相互支持,为对方提供安全和依赖。

[2] 父母亚系统,

随着第一个孩子的出生而出现,必须形成一个界限即孩子可以接近父母,但不能干扰夫妻亚系统的功能。

[3] 父母—子女亚系统,

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其发展任务是:父母如何共同面对孩子,如何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等

[4] 兄弟姐妹亚系统,

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出现。

4 三角关系

鲍恩提出。当第三个人介入或者被拉入到另外两个人的交往中时,就会形成三角关系。

在家庭中,经常是孩子被拉入到父母交往中而形成三角关系。三角关系形成后,父母之间不再直接进行沟通,而是通过孩子进行沟通。但父母问题依旧。

三角关系包括结盟关系、稳定同盟和迂回关系。

[1] 结盟关系,

是指家庭中的成员或者家庭外的成员卷入到家庭中其他两个成员的冲突中去。

[2] 稳定同盟,

是指无论何时何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总是结成统一战线来反对另外一个或者一些家庭成员。

[3] 迂回关系,

甚至矛盾或者冲突不在应该发生矛盾或冲突的两个人中直接发生,而是通过家庭中的第三个人发生。

5 过度卷入

是指家庭中亚系统界限混乱,家庭成员过多参与到其他系统的任务和活动中,行使或替代某位家庭成员的功能,所以与家庭结构一样属于结构派家庭治疗的概念。

6 替罪羊

结构派治疗提出。在某些家庭中,会有某个成员(孩子)表现出问题,将家庭冲突转移开,使家庭成员注意他的问题,而暂时避开父母的冲突。

替罪的家庭成员通常是主动地参与家庭的替罪过程。

7 代际传递

鲍恩提出。祖父母一辈的不良交往模式会影响父母一辈,而父母一辈的不良交往模式又会影响孙子一辈。

三代人重复同样的不良交往模式,最终出现精神分裂。

8 假亲密和假敌意

[1] 假亲密,当某个个体有了与某人交往的需要时就会产生假亲密,而处于假亲密的关系中的某人又总以为自己在满足他人的需要。

[2] 假敌意,由敌意取代真正亲密的关系,使得亲密关系难以形成。假敌意更像情景喜剧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而不是真正的仇恨。

9 蒙蔽

莱茵提出。蒙蔽既指制造蒙蔽的行为,也指蒙蔽的状态。就是一个人试图控制他人的手段和方法。试图取得控制的人并不使用直接的方式,相反却把自己以为的某些观点、感受或价值观归在他人身上

10 自我分化

鲍恩提出,指个人从家庭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个体的过程。

自我分化 程度越低的人越情绪化,越容易被家庭、周围人的情绪反应所击倒,越容易发生功能失调。

11 双重束缚

贝特森提出,是指精神分裂患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常向来访者提出两种相反约束的要求,使来访者无所适从,产生矛盾心理,从而表现奇怪的反应,属于策略派的重要概念。

家庭治疗常用技术

1、再定义:改变家庭成员看待问题的方法

(1)消极再定义:

将家庭成员积极的看法转变为消极的看法;

(2)积极再定义:

将家庭成员消极的看法转变为积极的看法。

2 家庭代际图

是指用图示的方式描述家庭的发展、变化过程,是鲍恩系统家庭治疗发展的技术。显示出家庭中的冲入关系、分割和三角关系

3 家庭结构图

结构派家庭治疗提出,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图解结构问题,这些图解通常显示需要什么改变。

4、表演技术:

让家庭成员当着治疗者的面将家庭成员围绕症状的交往模式如实地再现出来。

5、反其道而行之:治疗过程与治疗目标相反的方法。

治疗者通过鼓励患者或者患者家庭成员维持或者增加现有症状或者交往模式的方法来达到改变症状的目的,即不通过改变症状最后改变症状。

6 家庭雕塑

让每位家庭成员轮流当“导演”,把其他成员的身体分别安排在适当的位置。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16

clip_image012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4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clip_image010

抱歉,这篇文章关闭了评论功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