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香港电影新浪潮”迈向颠峰,更多的新导演崭露头角,与“开山者”一同拍出多部佳作,相比于“萌芽期”的1979年和“进步期”的1980年,1981年始终是香港影坛极富纪念意义的一年,正如陈冠中所说的:“81年香港电影呈现的多样化全景,和其中包含的可能性,是以后20几年都比不上的!”徐克靠着《鬼马智多星》成功从“愤青”过渡到“商业红人”;许鞍华完成了她“越南三部曲”的第二作《胡越的故事》;方育平凭借他半自传题材的文艺片《父子情》在第二年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章国明拍出被称为“香港卧底电影的始祖之作”的《边缘人》,为香港电影的角色设置添加新类型;谭家明的《爱杀》虽不成功,但同样是香港电影中难得一见的大胆美术尝试,对欧洲艺术风格的雕琢与戈达尔的电影映像相结合,的确令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恐怖片类型,则有余允抗的《凶榜》和翁维铨的《再生人》。相比之下,前者更为经典,除了灵活掌控故事的节奏次序,更有出色的技术调度和化妆效果,同时将大量西方恐怖片的元素进行消化吸收,让《凶榜》在当年成为一部很新潮的恐怖电影,惊吓气氛突出,类型佐料丰富,余允抗也由此成为香港恐怖片的代表人物之一!
说起余允抗,他个人作品其实并不太多,90年代已退出影坛改做生意,但他为香港电影留下了两部极其经典的作品——《山狗》和《凶榜》,1980年的《山狗》曾被史丹利五称为“CULT片中的CULT片”,“极尽荒淫残暴之能事”,而且结尾陈星上山大杀“山狗”的高潮戏更极力煽动那种“以暴制暴”的疯狂意识,异常走火入魔,在当年与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和牟敦芾的《打蛇》一同成为影坛最受争议的电影,我看了《山狗》之后,的确会为那些血腥暴力的场面而感到不安,且不说那些残杀野猪,狗吃血尸,满屋蛇鼠的反胃镜头,那个为所有观众倒吸凉气的“木箱套头”就已是变态之极,余允抗将《山狗》当成是他的“代表作”,其“认同感”也实在让观众为他的心态捏一把汗!而《凶榜》相比《山狗》无疑更为突出,也获得了更大的商业成功,当然除了我刚才提过的那些电影本身的题材和技术因素,还有它不同如许鞍华的《疯劫》和《撞到正》那些大拍阴暗街市和传统习俗,而是将迷宫般的窒息恐怖移到摩登豪华大厦之中,在观众眼里更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亲切感”,同时影片剧本结构严谨,节奏有急有缓,不刻意卖弄血腥核突,演员形象可观表现突出,没有将观众当傻瓜,都让《凶榜》在今天仍被誉为“香港鬼片的典范之作”,后来更入围《电影双周刊》评选的“香港电影100强”名单,经典程度自不必多言!
影片开头五分钟都是很平凡的家庭遭遇,男主角秦祥林找工作碰壁,女主角余绮霞与送煤气的吵架,煤气瓶碰炉台的传统迷信,夫妇俩对前途的忧虑等等,都拍得很朴实自然,让人感觉亲切。随后秦祥林再去另一公司应聘,那间公司却发生命案,这场戏导演拍出了一个含蓄的凶兆:受害者的尸体被抬出来,血淋淋的手臂裸露在外,刚好碰到了秦祥林的裤腿,沾上了些血迹,已经让人感觉将会发生什么不祥之事。。。。晚上一份无意间出现在家的报纸出现了大厦招聘管理员的广告,也与随后发生的恐怖事件联系起来。且不谈“报纸”贯穿剧情的设置,那份报纸突然自动翻开让秦祥林看见广告的场面又再次让人感觉阴风阵阵,同时也让这场“阴谋”第一时间变得明朗起来!
而秦祥林应聘的大厦更活像是座神秘的“迷宫”,光是拍电梯和各个楼层已经显出诡异气氛,而突然熄灭的电梯灯则同样含蓄却更进一步地渲染了这一恐怖空间,导演也不罗嗦,很直接地交代出空间神秘感之后,又很快地跳到了电梯和第一场杀人怪事当中,戏剧发展亦变得紧凑!我最佩服的就是导演在电影中不断加插的这种“含蓄恐怖”,比如厕所里的关门声,值班室谈鬼时短暂的停电,对讲机中的奇怪呼叫,发绿光的破旧电梯,还有余绮霞检查时医生听不到胎音等,都让人的情绪持续处于紧张状态,随着电影一同等待着即将发生的恐怖事件!而秦祥林搭电梯一场则是全片第一个高潮,镜头在电梯间,电梯内和楼层键中不断交替,仿佛将直落地狱,随后电梯停电,剧烈摇晃,不断涌出水来直至电梯停止后出现的神秘公仔的场面更令观众吓惊,不说,连秦祥林在不祥绿光照映下那张惊讶的脸都显得很诡异!这场戏无论是镜头,特效还是配乐都十分成功,尤其是摄影技巧,钟志文和外国摄影师汤宝生的功力的确非同一般(以前看文章说《凶榜》的摄影指导是汤宝生,而掌机的则是钟志文,汤宝生之前也拍过余允抗的《山狗》,效果,看来其摄影技术与何东尼功力相当!)
随后便是同事王青吃狗肉被狗骨噎死的怪事,这场戏无疑有些卖弄核突镜头,同时影片也出现了另一“支线”——狗。开头王青在饭馆吃饭时踢开一只黑狗,后来更将黑狗宰了做火锅吃,还大言不惭地说要“拿黑狗血泼鬼”,结果遭到了“报应”!王青被狗骨噎住四处挣扎呕吐的场面已有些恶心,后来导演还大拍动手术“开喉取骨”过程,让观众一时间有些吃不消,后来王青更“疯狗上身”,不但大呕黄胆水,还吐出舌头直起双臂袭击医生,尽管拍得核突,却都与“狗”有关,同时显出所谓的“报应观”。而王青死后“狗”这一支线亦没有消失,比如郑则士接余绮霞去检查的时候他车内的狗便对着她狂吠,证明出她肚子里怀的是“魔胎”,所以“狗”的作用不单是为了炮制核突场面,更是在预示仍会发生的凶事!
接下来便是最令观众惊喜的一场——詹森煮粥暴毙!余允抗的才华最能体现在这场戏上,用一张报纸将恐怖和悬疑结合得极为成功,节奏也掌控得极为精确,堪称香港恐怖片中的神来之笔!看着报纸下像一头准备捕猎的野兽般顺着地板慢慢向它的“猎物”爬过去,当“猎物”听到怪声时,它又悄悄地躲进一旁,等“猎物”放松戒备后再重新发动攻击,导演明显是从动物捕猎的方式中得到灵感,却将这种方式赋予与众不同的神秘杀机,其场面创新实在是前所未有!同时笼子里躁动不安的鸟,被碰倒的空酒瓶,无端燃起的炉火,煮沸的热粥,还有昏暗的房间,都为这场戏渲染了离奇的气氛,摄影技巧更是出色,所以我才说如果第一届金像奖设立“最佳摄影”的话,怎么都应该给《凶榜》的两位摄影师!随后詹森被报纸捂死,还被滚烫的热粥烧烂半张脸,在紧张悬疑的气氛营造后再次变为炮制核突造型,不过惊吓程度始终一流,更为全片的最佳部分!
报纸始终是影片最重要的支线,除了开头的广告和詹森被报纸杀害一场,就是它所记载的大厦曾经发生的命案,让观众知道原来大厦有小鬼作祟,并将秦祥林引进大厦内工作!“狗“与“报纸”两条支线都让影片脉络显得清晰,前后戏剧性联系更显紧密有序,这是影片从始至终未出现大的情节破绽的重要原因。
影片中扮演法师的岳华也是重要人物,他所代表的是传统的茅山法术。起初在坟场见到秦祥林已感觉他会出事,随之与大厦小鬼展开斗法。他在大厦地下室中与鬼第一次交锋便拍出效果,黑暗死寂的地下室突然发出绿光将他震开,他随即逃离地下室,一切恢复寂静,镜头缓缓向后拉,除了一片黑暗的地下室,我们只听到法师沉重的呼吸声,那种“劫后余生”的刺激感亦让我们不得不为刚才的遭遇捏一把汗!而另外一场比较有悬疑感的戏是岳华来到秦祥林家看风水,却发现他家原来是凶宅,家中除了用绿色窗帘遮住阳光,还将家具调至对秦祥林不利的位置,法师那句“逢一是凶,逢二无妨,逢三不详,逢四不吉,重物压五皇,这是间凶宅!”更让观众吓一跳!但此场最可怕的还是一脸惨白的余绮霞,之前一直在窗帘后偷看两人,后来更将所有被秦祥林搬开家具还原,还对他说:“你一块砖头都不许动!”表现出她已渐渐被肚子里的魔胎所控制。。。。。
接下来,我们总算明白了秦祥林被鬼盯上的原因是出于他的生辰八字——正如法师所说:“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又碰上天狗吃日,正是妖孽最盛的时刻!”而小鬼正是要用他的八字来投胎,降临人间!我发现《凶榜》有很多对白都叫人毛骨悚然,尤其是法师斗鬼失败,临死前对秦祥林说的那句:“如果此小鬼投胎成功,你和你太太都会变成妖孽!”更为结局那个经典的凝镜埋下伏笔!后来郑则士开车时被小鬼所杀,影片再出现新高潮,余允抗拍法新颖,让人印象难忘:他驾车时突然开进一条陌生的大道,四处都是墓碑和弥漫着的白雾,显出不祥之兆;随后他的车被大团绿光包围消失,再从天上落下,他被鬼杀死后汽车又燃起大火烧个一干二净,类似的场面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已被无数恐怖片或恐怖小说借鉴和模仿,足见其拍法之经典!秦祥林三个同事的死都拍得变化多端,畅快淋漓,手法创新,皆是经典,反映出余允抗的功力!不过岳华用茅山法术斗小鬼一场节奏却有些缓慢,也许是手法过于传统的关系,影片之前很多方面都有抄袭西方恐怖片的痕迹,所以为了类型上的多元,便加入了这一段。桃木剑,八卦符咒阵还有剑击小鬼等虽然不乏紧张之处,但整体仍显拖拉缓慢,观众并不能十分投入,但法师斗鬼失败对秦祥林说那句话依然成为关键!
秦祥林回到大厦撞鬼是全片高潮,结合了西方的丧尸电影模式,大拍恶心化妆,但有中有西,结合成功!首先余绮霞临产打电话时形象已经像鬼一样,惨白的脸和看不见眼白的眼睛,惊吓程度和大厦里的鬼有得一拼!大厦四处都是淡淡的绿光,恐怖气氛达到极致,大厦里出现的丧尸除了会说话还怕符咒,比如那个丧尸咬秦祥林的手臂,他直接用黄符将其制服,可谓“中西结合”!秦祥林坐电梯来到“地狱”,四处都是火把,还有一小鬼尸骨,场面设置倒也有新意,展现出大厦底层的另一个世界!后来秦祥林的三个同事也化成厉鬼追杀他,那群厉鬼不但以死时的样子出现,弥漫着绿光和白雾(明显是干冰的效果)的大厦更像一座迷宫,让主角四处逃遁却找不到出口,还遭小鬼袭击!而余绮霞在生产时,脸从惨白慢慢恢复血色的过程也挺吓人的~~最后小鬼顺利来到人间,秦祥林斗鬼失败,倒在地上捶胸蹲足,影片也来到了结尾。。。。。
当年许多影人都挺赞赏影片结尾的凝镜,很有恐怖凝聚力!余绮霞带着儿子(小鬼?)回到家,秦祥林手持斧头在门边等候,当余绮霞走进屋子那一刹那,秦祥林将斧头劈向她怀里的婴儿,伴随她的尖叫声,影片结束,为影片留下了最恐怖的结局!这个结局似乎将“身份”给掉转过来了,秦祥林躲在暗处,仿佛准备袭击无辜的“妖孽”,而余绮霞怀中的婴儿在上楼时却大哭不止,仿佛知道自己会遭到不测,我们始终不知道那婴儿到底是不是小鬼投胎,但秦祥林在最后却成了魔鬼,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凶残斩杀,可以说,《凶榜》中除了那法师外众多主角都先后成了“妖孽”和“厉鬼”,而秦祥林最后斩杀婴儿的动作,更成为影片最可怕的一个场面,之前一向善良的他最后却失去理智杀死自己的儿子,在一定程度上比整部电影中疯狂作恶的小鬼更加凶残!
《凶榜》除了余允抗导演功力突出,还有结构周密的剧本,出色的摄影调度,精彩的背景音乐,演员的成功演绎,当然还有那座迷宫般的神秘大厦,比花心思搭其他“恐怖场景”更有“天时地利”之优势!用封闭空间营造恐怖气氛亦首开自这部《凶榜》,余允抗也可以说是为香港恐怖片添加新的场景类型,后来在1987年他又在《凶猫》里玩了一次,当然相比《凶榜》在技术上更为进步,可遗憾的是那种畅快淋漓的恐怖感相比《凶榜》却失色不少,所以就经典程度而言《凶猫》比《凶榜》低了不少档次,而且《凶猫》一味大搞恐怖镜头,却失去了我刚才一直有提到悬疑感和含蓄的惊吓感,更无甚紧张,整体也让人失望!再者,《凶榜》余允抗从影以来发挥得最出色的作品,影人普遍认为他的所有电影在技术运用上是《山狗》和《凶榜》最突出,但从故事情节而言则是《凶榜》最好,《山狗》那种走火入魔的血腥暴力并不是每位观众都能承受的,而且《山狗》的故事结构严格说来只不过是外国的青春恐怖片(《十三号星期五》等)的翻版,同样卖弄血腥暴力及色情,并无过多新意,而《凶榜》虽然同样有抄袭自《凶兆》,《魔鬼怪婴》,《活死人之夜》等西方恐怖电影,却胜在消化成功,与中国传统结合并进行全新发挥,这无论是对香港恐怖片类型的扩展还是对“香港电影新浪潮”所标榜的技术突破来说都是最出色的!余允抗凭借这部《凶榜》已足以在香港影坛留名,而直到今天《凶榜》仍被无数导演,影人和观众当作是香港恐怖电影的经典范例!(后来还看到一部叫《再现凶榜》的电影,但纯属垃圾,不提也罢~~)
AND:(1)还是忍不住再次佩服钟志文和汤宝生的摄影,两人果然都是香港摄影师中的高手,也难怪陈嘉上都称钟志文为“老前辈”!
(2)导演余允抗和女主角余绮霞有三次合作,分别是《师爸》(1980),《凶榜》和《马后炮》(1983),两人也曾经有过一段情,但1993年余绮霞病逝,余允抗也退出影坛,实在可惜。。。。。
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
好吧,我承认我想多了
大师受教了,缘来如此。。。
...也许网络安全产业以后会是
此法确实可靠吗?
hello!,I like y
I was suggested
Thanks , I've j